共生共长向未来 精研笃行以致远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承办镇平县中原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图:杨守明 文:张幸 编辑:杨守明 发布时间:2025-04-01
春和景明,研途启新。3月24日,镇平县中原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在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举行,来自镇平县的教育骨干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以“深耕教育科研,赋能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学术盛宴。本次培训的主持人为中原名师杨卫平初中语文工作室成员、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史晶晶。
培训伊始,主持人史晶晶简要介绍了本次培训活动的主题与目的,并热烈欢迎各位来自镇平县的领导和老师们。
参观环节,中原名师杨卫平工作室主持人杨卫平老师、成员梁惠君老师化身教育向导,带领参训教师深度体验“十九初教育场域”。在配备先进的创客空间,驻足观摩学生科创作品;在不断创新的人工智能中心,感受着科技带来的蜕变;走进藏书万卷的智慧图书馆,感受书香文化;音乐厅内,刘杰老师悠扬的琴声赢得满堂喝彩。当培训团队步入以“生长教育”为理念打造的杨卫平名师工作室时,墙上“笑着做教师”的箴言与满柜教育专著、学生成长档案相映成趣,生动诠释了名师工作室“研育并举”的实践哲学。
在专题培训环节,中原名师杨卫平初中语文工作室成员、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张幸做了《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专题报告。她首先阐述了课题选题的重要性,强调了一个好的选题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一半。接着,她结合自己主持省级课题的实例,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科前沿动态来确定研究课题,以及如何在立项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她还分享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以及她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取得丰硕成果的。
张幸的课题培训采用案例剖析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参训教师既掌握了课题研究的规范流程,又获得了实践操作的直接经验。
中原名师杨卫平呈现的《去向更远的教育远方》专题报告,以“成长坐标系”为主线,系统阐述了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她从信念确立、专业研修、过程记录和成果转化四个维度,阐释了构建名师团队发展的完整体系。
杨卫平指出,名师应当兼具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团队整体提升。她详细介绍了工作室近年来的研修活动,展示了团队成员在专业发展上取得的显著进步。在管理机制方面,提出“三管育人法则”即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和“四维成长档案”即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为工作室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报告最后,杨卫平分享了工作室在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专著出版、论文发表、辐射引领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以“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勉励在场教师共同成长。这一理念既是对教育使命的诠释,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郑州市第十九初级中学副校长冯超强对此次培训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此次跨区域教育协作不仅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创新实践,更是推进中原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生动典范。他强调,学校各名师工作室要秉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工作室建设水平,为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与会教师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这场跨区域的教育对话,不仅播撒了智慧的火种,更构筑起教育协同发展的新图景。这场特殊的“教育约会”,让教研不再是一校的独奏,而是多校的和鸣,在“教、研、训”的共生共长中,书写着新时代中原教育的奋进之笔。